項目風險評估常用方法

風險評估是風險管理流程中的重要環節,選擇正確的風險評價方法,將有助于風險管理者分析風險因素重要水平,做出正確應對措施。對項目進行詳細的風險評估,對項目的順利進行非常重要,下面我們來介紹項目風險評估常用方法。
一、專家調查法
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之上,請專家對風險因素的發生概率和影響水平進行評價,再綜合整體風險水平進行評價。該方法簡單易行,可以在采用德爾菲法進行風險識別時同時進行,節儉成本和時間,缺點是主觀性強,依賴于專家水平。
二、計劃評審技術(PERT)
該方法是用網絡圖來體現項目中各項活動的進度和相互之間的關系,確定關鍵路徑,計算總工期及概率,再綜合考慮資源因素,得到最佳的項目計劃方案。PERT主要用于對項目的進度管理,評價進度和費用方面的風險。它適用于評價缺乏歷史經驗資料的科研或產品研發項目風險以及與進度相關的項目風險。由于該方法的條件是假設項目每項活動的時間服從正態分布或β分布,總工期和關鍵路徑都具有隨機性,但是隨著關鍵路徑的確定,這一假設就失去意義,因此具有一定的缺陷。
三、決策樹法
決策樹法是指利用圖解的形式,將風險因素層層分解,繪造成樹狀圖,逐項計算其概率和期望值,進行風險評估和方案的比較和選擇。一棵簡單的決策樹包括決策節點、狀態節點和結果節點,決策節點與狀態節點之間為方案分支,狀態節點引出的分支為狀態分支,決策節點上標注最終方案的收益期望值,方案分支標注方案名稱,狀態節點標注某個行動方案收益期望值,狀態分支標注狀態名稱和概率,結果節點標注收益值。一般會求出目標變量在所有風險因素所有概率組合下的期望值,再畫出概率分布圖,因此計算量與風險因素和變化的數量成指數關系,并且需要有足夠的有效數據做支撐。這種方法層次清晰,不同節點面臨的風險及概率一目了然,不易遺漏,能夠適應多階段情形下的風險分析,但用于大型復雜項目時工作量較大,也不適合用于缺乏類似客觀數據的項目。
四、敏感性分析法
敏感性分析法是指在假定其他風險因素不變的情況下,評估某一個(或幾個)特定的風險因素變化對項目目標變量的影響程度,確定它的變動幅度和臨界值,計算出敏感系數,據此對風險因素進行敏感性排序,供決策者參考。這種方法應用廣泛,常用于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階段,有助于發現重要的風險因素,具體又可分為單因素敏感性分析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其缺點在于只能體現風險因素的強度而不能反映發生概率,也不能反映眾多風險因素同時變化時對項目的綜合影響。
五、蒙特卡洛模擬法
蒙特卡洛模擬法又稱統計試驗法或隨機模擬法,其原理是將項目目標變量(風險評價指標)和各個風險變量綜合在一個數學模擬模型內,每個風險變量用一個概率分布來描述,然后利用計算機產生隨機數(或偽隨機數),并根據隨機數在各個風險變量的概率分布中取值,算出目標變量值,經由量次運算即可得出目標變量的期望值、方差、概率分布等指標,繪造累計概率圖,供決策者參考。
六、風險矩陣法
該方法又稱風險值法,1998年由Paul R等人提出。該方法將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和影響程度分級評分,然后分別作為矩陣的行和列形成風險矩陣,將風險概率和風險后果估計值(0~1)相乘得到風險值,進而按照風險事件在矩陣中的位置作出評估。該方法使用簡單快捷。缺點是計算風險概率往往需要歷史數據;由于風險的隨機性和影響的模糊性,易產生風險結。
七、模糊綜合評價法
模糊理論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力分校盧菲特•澤德教授于1965年首先提出的一種定量表達工具,用來表達某些無法明確定義的模糊性概念。事物的某些狀態或屬性如男或女,可以明確區分,但是如漂亮或不漂亮、高或矮之類帶有主觀意識的屬性,則很難以明確的標準加以區分,模糊理論接受自然界模糊性現象存在的事實,并將其量化,進行相關研究。
對項目風險定性和定量分析,為選擇最佳風險處理手段提供了可靠的依據。上述風險評估方法有各自的特點和優勢,有的方法以全面、精確為特點,有的方法以簡單易用為優勢,一些方法可以同時處理風險識別和風險評估,各方法之間也有相互交叉、相互引用的情況,風險投資公司提示:項目管理人可以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來選擇合適的風險評估方法。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