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投資發展的高峰與低谷

風險投資最早源于美國,探其根源可追溯到20世紀的20 - 30年代,當時一些富有的家庭和個人投資者,為了求得較高的回報,向一些新創辦的公司投資,提供創業資本。40年代以來,隨著電子技術的迅速發展,美國大企業開始涉足開拓性投資領域的日益增多,投資重點開始傾向于從事與高技術相關的新產品的研制開發。與此同時,美國的一些金融機構也開始向研制新科技產品的企業提供資金,形成了最初的風險投資雛形。
1980年代到1995年期間被稱為“風險投資高峰前期”。
1982年,KPCB(Kleiner,Perkins Caufield&Byers)風險投資公司成功融資1億5千萬美元,成為風險投資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個基金,被稱為“Megafund”(巨型基金)。
1987年,紅杉風險投資的合伙人Don Valentine投資了思科2500萬美元,一年后,這筆投資增值為30億美元。
從1992年起,美國經濟擺脫了“滯脹”的狀態,進入了持續增長階段,出現了高增長、低通脹、低失業的“一高兩低”的經濟現象。
在1991年,風險資本投向計算機硬件和系統方面的比例為12.4%,比投向軟件服務的24.8%要少得多,而與投向電話和通訊資本比例12.4%相同。
上世紀90年代末,美國的風險投資業達到高潮。1999年,美國的風險投資總額占全球的70%。盡管存在許多失敗的案例,那一年風險投資的平均利潤率為150%。2000年,美國風險投資共投入7812個項目,投資額高達1040億美元。風險投資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發展到高峰,從90年代初期的20億美元到21世紀初的近1000億美元,增長幅度之大,增長速度之快,令人驚訝。從全球看,歐洲風險投資僅次于美國,在上世紀末也如火如茶地發展起來。英國風險投資協會創立于1973年,而歐洲風險投資協會創立于1983年,當時僅有43個成員,到2006年,成員數增加到320個。1992年,以色列政府為了進一步促進創業投資事業的發展,設立了1億美元的約茲瑪創業基金(風險基金),同時成立了國有獨資的約茲瑪風險基金公司,掀起了以色列創業投資發展的第一個高潮。為了扶持高技術中小企業,日本于1951年出來了風險企業開發銀行,向高技術風險企業提供低息貸款,從而揭開了日本創業投資業發展的序幕。臺灣的創業投資始于1984年,是在《創業投資事業管理規則》正式頒布實施以后發展起來的。1984年11月由"行政院"開發基金與交通銀行共同籌資8億元成立創業投資事業種子基金,1986年由該種子基金投資成立漢通創投公司,政府的投資總計新臺幣24億元。新加坡的創業投資活動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1983年第一家當地創業投資基金成立。1985年政府成立了EDB(經濟發展委員會)創業投資基金,并出臺了稅收優惠措施。
然而,由于互聯網泡沫的出現,全球風險投資進入冰凍期。只有中國的風險投資雖然也受到互聯網泡沫破裂的影響,但仍然穩健發展。2001年,美國風險投資平均投資收益從150%下挫為-45 %。從高峰到低谷,平均投資利潤率下降了近200%。2002年,美國風險投資總額下降了46%,降至203億美元,明顯低于2001年的377億美元。遠不如1999與2000年極盛時期。但依然是歷史上投資額第四位最高的年份。
2003年伊始,全球風險投資開始復蘇。2004年后,風險投資逐漸加速發展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的來臨。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