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二師兄身價貴過師父”,網(wang)友們直(zhi)呼已經(jing)無法“豬肉自(zi)由”了(le)。
近日,受去年4月份以來的非洲豬瘟及一些地方忽視甚至限制養豬業發展等多重因素影響,當前豬肉供應相對偏緊,價格上漲較快。
統計局數據顯示,8月,豬肉價格同比上漲46.7%,環比上漲23.1%。根據國家商(shang)務部(bu)數據,今年(nian)6月初豬(zhu)肉批發價為每(mei)公(gong)(gong)斤(jin)(jin)21.59元,但(dan)在近(jin)日,豬(zhu)肉批發價每(mei)公(gong)(gong)斤(jin)(jin)已達35.11元。
目前各地政府不斷出臺政策鼓勵養豬,加大市場儲能。其中科學養豬、智能養豬被頻繁提及。傳統生豬養殖是高污染行業,存在諸多挑戰,但是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到來,正在改變這個行業,甚至可能是未來人們的生活。
近幾年,京東、網易、阿里等互聯網巨頭紛紛進入養豬業,通過(guo)運(yun)用大(da)數據、圖(tu)像(xiang)識(shi)別、語言識(shi)別、物流算(suan)法、懷孕診(zhen)斷等科學技術,探索高效(xiao)的養殖(zhi)模式(shi),并幫助一些大(da)型生豬養殖(zhi)企(qi)業(ye)轉型、擴大(da)產能。
過去,農(nong)業(ye)生(sheng)產中的(de)科(ke)技含量似乎并不(bu)引人關(guan)注(zhu),但(dan)是隨著互聯網公司(si)的(de)加入,以及AI等(deng)高科(ke)技的(de)賦(fu)能(neng),未來或許能(neng)讓養(yang)豬這(zhe)樣的(de)事(shi)情發生(sheng)翻天覆(fu)地的(de)變化。
網易十(shi)年“養豬”路
要說互聯網公司養豬,最早的要數網易。
十年前,丁(ding)磊首次提出(chu)養(yang)(yang)(yang)豬。坊間傳(chuan)言,丁(ding)磊養(yang)(yang)(yang)豬的(de)(de)緣由是涮(shuan)火鍋時吃(chi)了不潔的(de)(de)豬血,因此(ci)下(xia)決(jue)心開(kai)辟(pi)新(xin)養(yang)(yang)(yang)豬模式,改善國(guo)人的(de)(de)飲食安全。
之(zhi)后幾年時間,網(wang)易(yi)味央豬不時有消(xiao)息(xi)傳出,部分網(wang)易(yi)員工收到內測豬肉(rou)、大(da)話西游老玩(wan)家(jia)收到定制版的網(wang)易(yi)豬肉(rou)答謝(xie)厚(hou)禮。
不過,養豬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幾年間,網易養豬計劃半路夭折的消息頻頻傳出。消息(xi)稱,2013年(nian)(nian),丁磊養豬(zhu)四年(nian)(nian)存(cun)欄只有400頭(tou),同(tong)年(nian)(nian),網易還牽扯進了拖欠70萬元養豬(zhu)場(chang)勘察費的官(guan)司(si)。
在不被看好、暗自(zi)發(fa)力了幾年(nian)(nian)后,2015年(nian)(nian)世界(jie)互聯網(wang)大會上,丁(ding)磊拿出“丁(ding)家(jia)豬(zhu)”在烏(wu)鎮(zhen)大宴互聯網(wang)巨(ju)頭。楊元慶曾表示:“我可以證明,丁(ding)磊的豬(zhu)肉確實好吃(chi)。”
2016年9月,丁磊透露,網易內部食堂已經開始供應“丁家豬”,不久將就會普及上市。不過(guo),當(dang)時(shi)的味(wei)央豬(zhu)只有約2萬(wan)頭(tou)。
在吊足了大眾胃口后,直到2016年11月25日,味央豬才正式面市。當晚(wan),首只(zhi)網易(yi)味(wei)央黑豬(zhu)以近11萬元的(de)(de)價(jia)格成(cheng)交;第(di)二(er)日晚(wan),第(di)二(er)只(zhi)味(wei)央豬(zhu)成(cheng)交價(jia)突破16萬元,創“天價(jia)”豬(zhu)肉,網友直(zhi)呼二(er)師兄的(de)(de)肉價(jia)都快趕上(shang)師傅的(de)(de)了。
丁磊表示,實際上市后,豬價會比超市的白豬肉要便宜些,但比菜市場的豬肉會貴些,大約會在30元-40元一斤左右。而2017年的數據來看,網易味央的第二座豬場落戶江西高安后,年產將達15萬頭黑豬。
“我們(men)未來(lai)要做(zuo)養(yang)豬中國式公(gong)開課,把養(yang)豬模式放到網上,免費供大家學習借(jie)鑒,能夠(gou)復制,從而帶動整個(ge)產業的(de)提升,既幫助農民致富,又(you)拯救城市餐桌。”丁磊(lei)曾這樣描述自己的(de)養(yang)豬愿景。
“不剪牙、不斷尾、蹲馬桶、玩玩具、聽音樂”,味央豬因為享受著與一般豬完全不同的良好成長待遇而為外界熱議。
從2009年(nian)至今(jin),10年(nian)過去了,網易(yi)的味央(yang)豬(zhu)(zhu)在網易(yi)考拉(la)、網易(yi)嚴選、天貓(mao)、京東、微店等電(dian)商平(ping)臺均有售賣,同時(shi),與(yu)連鎖超市合作,入駐(zhu)線下門店。此(ci)外,網易(yi)味央(yang)還與(yu)傳(chuan)統餐飲品牌聯合打造(zao)的高(gao)端豬(zhu)(zhu)肉體驗(yan)店,如今(jin)已經成(cheng)為網紅(hong)“豬(zhu)(zhu)爸(ba)”餐廳(ting)。
近日,面對豬肉價格飛漲,網易味央在官方公眾號透露,網易味央的黑豬肉價格穩住了,從年初到至今為止都沒有升價。在傳統養殖廠紛紛面臨生存挑戰時,互聯網巨頭幾年時間大力投入的標準化養殖體系體現出了優勢。
其實,網易并不是互聯網江湖中唯一的“豬廠”,近幾年,阿里和京東也紛紛投身生豬養殖。不過,與網易味央主打全程自營,標準化、規模化、黑豬+精品經營的生態養豬技術不同,阿里和京東則更傾向于通過AI技術賦能傳統養殖場。
馬(ma)云、丁磊(lei)、劉強東 誰更會養豬?
雖然四年前在烏鎮的那場丁家(jia)豬宴上,馬云沒有參與,但是(shi)兩(liang)年多后,阿里也(ye)做起(qi)了(le)自(zi)己的豬肉生(sheng)意。
2018年2月,阿里云宣布與四川特驅集團合作“世界首創的AI養豬”項目。該(gai)項目采用阿(a)里最(zui)先進的科(ke)學技術(shu),以及四川特區(qu)集團(tuan)提(ti)供(gong)的豬(zhu)仔,通過(guo)將人(ren)AI、大數(shu)據、視頻語音技術(shu)引(yin)入(ru)養(yang)豬(zhu)產業。
據說,為研發智能養豬(zhu)系統,阿里(li)云的工程師(shi)曾在四川(chuan)的養豬(zhu)場里(li)待了三個(ge)月。
阿里相關負責人表(biao)示,通過依靠(kao)行為(wei)分析(xi)、叫聲識(shi)別、溫(wen)度感知(zhi)等多(duo)項(xiang)AI技術,提供自動(dong)辨別和分析(xi),從(cong)而分辨出每天小豬(zhu)仔的出生、存活(huo)、生病數量等各項(xiang)指(zhi)標,同時,對(dui)于飼養(yang)豬(zhu)的行為(wei)特征、進(jin)食(shi)健康、肉料(liao)比(bi)進(jin)行科學的分析(xi)和監測。
比如,通過圖像(xiang)識別技術(shu),為(wei)每(mei)一(yi)頭生豬(zhu)建立(li)檔案,相關數據(ju)可(ke)用于分析(xi)行為(wei)特(te)征(zheng)、料肉比等方面;結(jie)合聲學特(te)征(zheng)和紅外(wai)線測(ce)溫(wen)(wen)技術(shu),可(ke)通過豬(zhu)的體(ti)溫(wen)(wen)、咳嗽(sou)、叫聲等作判斷是否患(huan)病,預警疫情(qing)。
根據阿里云披露的論證數據,AI可以讓母豬每年多產3頭小豬仔,且豬仔死亡淘汰率降低3%左右。
阿里養(yang)豬(zhu)的背后,主要依靠阿里云發布的ET農業大腦(nao),據介紹,ET農業大腦(nao)已(yi)經應用在了生豬(zhu)養(yang)殖(zhi)、蘋果及甜瓜種植(zhi)等(deng)多個領域(yu),未來還將很快在石榴、生菜種植(zhi)中(zhong)落(luo)地。
據悉,ET農(nong)業大腦可(ke)以(yi)把(ba)農(nong)業資料(liao)數據化(hua),生成數據檔案;對農(nong)產品(pin)(pin)進行全生命(ming)周期管理和監(jian)測,提升(sheng)農(nong)產品(pin)(pin)的質(zhi)量;打(da)造智慧農(nong)事系(xi)統(tong),在手機端對農(nong)作物進行可(ke)視化(hua)管理;打(da)造全鏈(lian)路的溯源(yuan)(yuan)系(xi)統(tong),對農(nong)產品(pin)(pin)進行溯源(yuan)(yuan)。
無獨有偶,另一個電商(shang)巨頭京東也入局了生豬(zhu)養殖。
2018年11月,京東宣布成立京東農牧公司,京東農牧誕生自京東數字科技,主打數字科技賦能農業,除了生豬養殖,還有牛羊、水產、禽類養殖,以及種植設施農業建設項目等。
其實在此之(zhi)前,京東已經做了一(yi)年左右的(de)智(zhi)能養(yang)豬,與(yu)吉(ji)林(lin)精氣神有機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合(he)作AI養(yang)豬項(xiang)目。2019年5月(yue),京東還投資了這家養(yang)豬企業。
據(ju)悉,京東農(nong)牧依托(tuo)數據(ju)技術(shu)、AI和(he)IoT幾項(xiang)核心技術(shu)能(neng)(neng)力,并通過與中國農(nong)大(da)(da)、中國農(nong)科院等機構(gou)深入合作,自主研發(fa)并推(tui)出(chu)集成(cheng)“神(shen)農(nong)大(da)(da)腦(AI)”+“神(shen)農(nong)物聯網設備(bei)(IoT)”+“神(shen)農(nong)系統(SaaS)”三大(da)(da)模塊(kuai)的智(zhi)能(neng)(neng)養殖解決方案,旨在推(tui)動傳統農(nong)牧產業(ye)實現數字化、智(zhi)能(neng)(neng)化、互(hu)聯網化。
據悉,京東農牧智(zhi)能化養(yang)出(chu)來的豬(zhu)(zhu)平(ping)均出(chu)欄時間可(ke)縮(suo)短5-8天。而(er)AI養(yang)豬(zhu)(zhu)手段包(bao)括通過傳感器實時監(jian)(jian)測溫(wen)度(du)、濕度(du)、粉塵、氨(an)氣量(liang)、氮氣量(liang)等,改善豬(zhu)(zhu)的生活環(huan)境(jing);在物流環(huan)節(jie),運(yun)用測溫(wen)等技(ji)術,對(dui)運(yun)輸(shu)中環(huan)境(jing)衛生的變化進行(xing)監(jian)(jian)控,豬(zhu)(zhu)臉識(shi)別……
今年618前夕,京東農牧與精氣神打造的首批AI豬肉正式面市,在線上線下全渠道聯(lian)合上線“AI鮮肉鋪”,開始(shi)了AI豬肉的C端銷售。
為什么(me)互(hu)聯(lian)網公司(si)都來(lai)養豬(zhu)?
阿里、網易、京東都養豬,那么(me)(me),它們的(de)模式有(you)什(shen)么(me)(me)區別(bie)?
相比而言,雖然網易味央也打出智能化口號,比如為每頭黑豬配備智能耳標、電子身份證等,但其風格是打造一套生態養殖體系,完全自營,可以規模化復制。
而京東和阿里則是研究技術,通過和傳統養殖集團合作,來幫助他們轉型、提高產量。而且后兩者的(de)目標不止在養(yang)豬,已(yi)經擴展到了其(qi)他牲(sheng)畜、果蔬等農業范圍(wei),向更多的(de)養(yang)殖(zhi)企業提供解決(jue)方案。
網易早在(zai)十(shi)年(nian)前就入局(ju),經過(guo)過(guo)年(nian)的投入、鉆研(yan)、試(shi)錯(cuo),已經打造了(le)一(yi)套從生(sheng)產端到(dao)銷售端規劃、流程化的系統,而對(dui)于(yu)入局(ju)晚了(le)很多年(nian)的阿里和京東來說,顯然技術手段更能(neng)做到(dao)彎道超(chao)車。
而為什么它(ta)們都來布(bu)局這門傳統(tong)生意(yi)?
從過去到現在數十年來,中國的生豬養殖產業似乎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中國工程(cheng)院院士趙春江在日(ri)前召開的(de)中國畜牧(mu)業(ye)協會(hui)信息分會(hui)成立大會(hui)上指出,我國畜牧(mu)產(chan)業(ye)的(de)發展(zhan)仍然面臨一些(xie)重(zhong)大問(wen)題(ti),如養(yang)殖場規模小、標(biao)準化程(cheng)度不高(gao)、人工成本高(gao)、科技含量不高(gao)、重(zhong)大疫(yi)病的(de)防控(kong)能力不強、養(yang)殖業(ye)污染較(jiao)嚴重(zhong)等問(wen)題(ti)。
根據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董仁杰接受媒體采訪時的說法,截至2018年底,生豬養殖規模化率僅為49.1%。目前,我國規模化養殖場糞污資源化率為70%。調研(yan)發現,規模以下養殖戶糞污亂(luan)堆亂(luan)倒則比較普(pu)遍,嚴(yan)重影響農村環境質(zhi)量。
而AI技術的(de)到來解決了很多(duo)問(wen)題,比如成長監控(kong)、疾病防(fang)控(kong)、糞便等養殖垃圾的(de)智能化處(chu)理等環節,AI都能起到顛(dian)覆性作(zuo)用。
趙春(chun)江表示,隨著信息化已(yi)(yi)到(dao)了發展的重要時間窗口,以(yi)信息化驅動畜牧業(ye)現代(dai)化,提(ti)高生產(chan)效(xiao)率,優化資源配置,降低生產(chan)成(cheng)本(ben),提(ti)升產(chan)品(pin)質(zhi)量已(yi)(yi)經成(cheng)為未(wei)來(lai)趨勢。
但是,對于中(zhong)小型的傳統養殖場來說,要自建(jian)一套AI養殖系統,技術和成本都(dou)是巨大的挑戰。而互聯網巨頭提(ti)供的解(jie)決(jue)方(fang)案,正好能(neng)解(jie)決(jue)他們的痛(tong)點。
此外,互(hu)聯(lian)網巨頭(tou)們(men)能(neng)(neng)養(yang)能(neng)(neng)賣,以京(jing)東(dong)、天(tian)貓(mao)為例,作(zuo)為電(dian)商大(da)佬,掌握物流、倉儲、銷售(shou)環節,而且擁有AI技(ji)術積淀、大(da)數(shu)據處理能(neng)(neng)力(li)、信息(xi)連接(jie)打通能(neng)(neng)力(li)等(deng)優勢。
事實上,正如互聯網巨頭開辟新“戰場”一樣,隨著AI技術和體系的發展和成熟,他們需要更大、更有想象力的市場和場景來將技術落地。同時,當阿里、京東在一(yi)二線城市市場(chang)的(de)格局逐(zhu)漸穩定(ding)后,他們也需要開(kai)辟更多新(xin)的(de)市場(chang)和用戶。
如今,豬肉市場供給緊張、需求加大,對互聯網企業來說,也是一次機會,隨著相關扶持政策的落地,AI養豬或許將迎來更好的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