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費應該如何維護權益

新旅游法即將出臺,旅游者遇到旅游糾紛時應該如何維權?針對旅游消費者權益可以通過以下五種維權手段來維護自身的利益。
旅游消費遭遇侵權時,有五種維權方式可供選擇:一是與旅游經營者協商和解,二是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三是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四是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五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具體地講,旅游者遇到旅游糾紛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 在旅途中若遇旅游糾紛,可先與組團社的全陪、領隊或地接社導游多溝通,不能解決時,再與組團社聯系,要求妥善處理。要及時向他們反映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聽取旅行社的答復后再做決定。若旅行社拒不接受意見,應注意收集證據,待行程結束后再向旅行社交涉或向有關部門投訴或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如果客觀條件允許,也可以當場向旅行社交涉要求采取補救措施,接受旅行社的合理補救措施,并繼續完成旅程。
二、 回程后,如游客認為旅行社的服務存在質量問題,可選擇上述的五種維權方式解決糾紛。
如需向市旅游管理部門投訴,投訴人應當及時提交賠償請求書和相關證據資料。書寫賠償請求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客觀真實地陳述需投訴的事件內容。表述的事件經過應盡量具體、詳細。
2、 提供的證據真實有效。證據指,一是與旅行社簽訂的有關協議及約定,主要包括旅游合同、旅游行程表、旅游發票以及與旅行社簽訂的各種有效憑證或材料。二是旅游中權益受到侵害的事實憑證,即游客提供的能夠證明旅行社提供的服務與合同規定或原承諾不相符的最有力證據,如車船票據、門票、購物發貨票、接待單位的證明,也可以提供有關物證、聲像資料以及其他有效的文字資料。
3、 提出的賠償請求和主張合法合理。對旅游者提出的投訴,旅游管理部門主要依據國家旅游局發布的《旅行社質量保證金賠償暫行標準》,認定旅行社的賠償責任和金額,故游客在確定賠償金額時,要以雙方合同約定的違約責任和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為主要依據。
關于旅游消費維護權益的問題風險投資公司的小編在這里給您一下四點提示,希望對那么權益遭受侵害的旅游者有所幫助,同時也能夠幫助人們知道哪些屬于你的權益。
提示一:出行是自助還是選擇旅行社。目前,公民出門旅游大多選擇旅行社,這是因為旅行社組織旅游比自行出游有規模經營上的價格優勢;旅游行程有保障;途中有導游講解,可有較大收獲;出現服務質量等問題可到旅游質量監督部門進行投訴,經過調查、核實屬實的,可以獲得理賠。但自助游也有其長處。具體如何選擇,由旅游者自己決定。
提示二:認清旅游廣告規范的旅游廣告,應有旅行社的名稱、許可證號和法人代表等內容。不規范的廣告往往是非法經營旅行社業務的個人或機構,在廣告中既無企業名稱,又無辦公場所,冠之以″某某假期″、″某某之旅″的名稱,聯系方式僅為手機,旅游質量無法保證。
提示三:確認旅行社資質,旅行社是許可經營的行業,出境游更是特許經營的業務。因此在選擇旅行社時,要確認旅行社的經營范圍。報名時要注意查看“一照”和“一證”。“一照”是指工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一證”一指旅游部門頒發的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許可證由國家旅游局統一印制,上面載明許可證號碼、旅行社名稱、營業場所、許可經營業務、質量保證金數額和許可證有效期等內容。許可經營業務范圍為國內旅行社經營業務的,只能作國內旅游組團、接待業務。國際旅行社除可以經營國內游外,可以經營海外游客的入境游,其中,全國有528家國際旅行社有資格經營中國公民出境游業務。請大家認準經營范圍再出游。關于旅行社的資格,廣大游客還可以通過“中國旅游網”查詢。
提示四:認真查看合同內容并索要和保留好發票合同、發票或收據都是重要證據。索要發票后要妥善保存好,日后一旦發生糾紛,可作為憑證。合同對旅游內容、費用、退團、轉團、合同變更以及甲乙雙方的權利義務都有明確規定。旅游者應對合同的條款仔細閱讀,對于一些容易引發糾紛的事項要在合同中明確約定,如:購物的地點和次數;住宿的標準(是招待所還是星級飯店,不要相信“準×星”的字眼);交通工具的標準(火車是快車還是慢車,汽車是進口還是國產,有無空調);餐飲的標準(行程幾天中共有幾頓正餐、幾頓早餐);小孩的費用(是否含床位和交通工具的座位),等等,把以上這些環節約定清楚了,可以避免日后紛爭。了解更多相關權益的維護辦法才能更好的維護自己的利益。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章